由於對SARS本身的自然病史尚捉摸不定;更不幸的是,在四月二十四
日市立和平醫院傳出院內有醫護人員集體受到感染的事件,而使得衛
生當局立即下達「封院」的行政命令,並對院內所有醫護工作人員、
病患及其家屬給與立即強制集體「留院隔離」的設施,並引起相關民
眾以及醫護人員極大的反彈,其主要徵結是院方並未將「SARS」病患
與未感染個體做適當的「分級隔離」,而導致某些健康的被隔離者內
心產生強烈的不安、恐懼、焦慮甚至失控。因此,SARS實質上已對社
會心理層面產生不少的衝擊。
SARS事件不僅凸顯出一般民眾對傳染性疾病疫情擴散警覺性的不察,
更表露出一旦傳染性疾病發生所導致整個社會層面對被感染者反應的
不一致;此外,民眾過度的「自我防衛」,亦導致人與人之間存有不
信任感,甚至負面情緒的投射,而被誤導以為到處皆是病源;同時,
「口罩」阻隔了病毒,更阻隔了人們間的友善、信任以及善意,更在
社會群體中導致很大的「疏離感」;相對於百分之九十九是屬於華人
的香港地區,其全港市民對這世紀無聲殺手的全心協力對應而言,真
的使得我們台灣地區民眾有點汗顏;其中更有為數不少的民眾以及少
數醫護人員由於對SARS本身的認知不清而引起莫名不必要的恐慌;在
此根據香港市民在這次對抗SARS的戰爭中所付與一個新的詮釋,來與
全國同胞共勉之。
「S」是「Sacrifice」,即「犧牲奉獻」:目前來說,SARS是一種病
因尚未明確的高度傳染性疾病,而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中每一個人都有
被感染的機會;但肯定的是絕大部份個體在被感染後,都會產生相對
應的「中和性抗體」,只有極少數死亡個案由於本身是長期罹患「慢
性疾病」的老年人;而高度懷疑SARS罹患者(如高燒不退、乾咳不止
,甚至出現典型的「非典型肺炎」的肺部X光表徵)則必然會被送往
醫院治療甚至隔離,即所謂的「住院隔離」;而負責照顧SARS罹患者
的醫護人員甚至其家屬成員則必需冒著會被感染的風險,全力救治及
照顧SARS病患,由此表現出親情及醫護人員固有的「犧牲奉獻」的偉
大情操。
「A」是「Appreciation」,即「惜情感恩」:不論是「住院隔離」
治療的病患,或是進行「居家隔離」的疑似被感染者,對於辛勞的衛
生當局及醫護人員更應該給與他們最高的感謝及感恩,並愛惜醫護人
員及家人對自己所遭受病痛的付出及犧牲。
「R」是「Reflection」,即「反躬自省」:對於罹患者及其親朋好
友以及醫療提供者三者本身在SARS感染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亦應好
好的自我反省;某些疑似SARS罹患者是否能犧牲自我的利益來「被隔
離」,以免其會將SARS傳染給周遭的親朋好友,而使疫情無法控制:
而親朋好友是否能即時給與SARS罹患者心理上的慰藉及鼓勵;再者,
醫療提供者在這新的傳染性疾病中,是否能快速學習認知其特性,並
藉此來對民眾衛教以及尋找對策全心全意的照料病患。
「S」是「Support」,即「支持鼓勵」:畢竟SARS罹患者是很不幸的
被感染到這種疾病,而在全程的治療中,被隔離病患本身的心理狀態
必然是充滿著孤獨、寂寞、焦慮、懼怕、無助與無奈;因此,社會大
眾必須要盡全力來給與他們正面的肯定、鼓勵以及支持,更不要用異
樣及排斥的眼光來對待這些SARS罹患者,使他們有被社會「歧視」及
「拋棄」的感覺。再者,雖然「口罩」阻隔原有的人際互動關係,但
社會大眾親切的慰藉、祈禱、關懷以及熱忱,才是SARS罹患者能繼續
存活的主要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