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上,在臨床上C型肝炎罹患者是可以絲毫沒有症狀的,甚至其臨床症狀表徵以及肝功能檢查與其他病毒性肝炎是沒有兩樣,因此,臨床病毒學的篩檢也就顯得很重要的了。
在實驗室中,C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標可以分為抗原以及抗體兩個部分。HCV抗原即C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RNA)。事實上,HCV抗原在血清中的濃度較低,其在血清中出現得較早,在感染後數天即可出現,比血清抗體出現早了好幾個星期,也是HCV感染的早期診斷指標,但在實際臨床上卻較為少用,主要是由於其在血清中的濃度較低所致。
此外,HCV抗體本身並非屬於「中和性抗體」,亦即其並非表示具有保護性的抗體,但其卻是目前診斷C型肝炎最常用的主要血清指標;HCV感染後2至6個月便會出現,因此不能作為早期感染的診斷指標,而一次陰性反應也並不能絕對排除HCV的感染,因此最好能夠在一個月後再抽血檢測確認一次。HCV抗體又分為IgM型以及IgG型,前者發生在早期感染後3至8個星期左右,一般在12至18個星期左右才會逐漸消失,起而代之者則為antiHCV-IgG型。
在臨床上,antiHCV-IgG是診斷C型肝炎感染的常用血清標記。而antiHCV-IgG一旦呈現陽性反應,則罹患者終生為HVC帶原者。某些antiHCV-IgG持續呈現陰性而其本身有輸血病史,肝功能又持續異常的罹患者,此時HVC-RNA的檢測有助於C型肝炎感染的確定認診斷。其所用檢測方法是PCR(聚合酶鏈反應),是一項在短時間內大量擴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由於PCR方法太過於靈敏,若在操作過程中有極少HCV-RNA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陽性」的結果,雖然如此,PCR是目前最敏感而準確率又最高的檢測病毒分子方法。(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