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胃幽門螺旋桿菌本身主要存於胃液中,而非存於口腔中,但由於某些個體偶爾會有胃酸逆流的現象;因此,胃液可能就經由這樣的途徑湧上口腔內,而此時存於胃液中過量數目的胃幽門螺旋桿菌,亦會因而坐落於口腔內的任何地方;其中更有人發現在人類的牙菌斑中,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在男女相互激情的接吻之下,或許這些胃幽門螺旋桿菌可以經由此途徑互相傳染給對方。目前來說,並沒有很強烈的證據顯示,胃幽門螺旋桿菌帶原著在經由長期多次的接吻途徑,到底有多少的或然率可以傳染給對方?而受感染者是否會因而感染到胃幽門螺旋桿菌?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上述情況的可能性,但個體對於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受性,絕對與被感染者的免疫機能有密切的關係。
基本上,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已經證實「胃幽門螺旋桿菌」是經由不潔的污染飲食而傳播開來的。近年來,臨床醫學家才在患者的糞便中,成功地培養出胃幽門螺旋桿菌;由此顯示除了患者經由攝取不潔飲食及飲水而感染之外,糞-污水-口的感染方式亦是人與人間散佈及傳染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全世界大規模的流行病學探討中,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情形,其中在未開發或開發中的國家如印度、中南半島、中國大陸以及中南美洲等地區,其二十歲以下的人口群中,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竟高達80~90%,甚至在兒童期即有很高的感染率。反之,在已開發國家如英國、法國及美國民眾,在四十歲以前的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則不到20%,但卻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到40%左右,但在六十歲以上的人口群中,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卻呈現下降的趨勢。(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