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中毒

分享給好友

鎘中毒 Itai-itai disease

「鎘」主要是用來做為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以及製造塑膠的穩定劑。鎘本身亦運用於製造合金、電鍍金屬用來達到「防銹」的目的,又可用於製造燃料以及電池。

事實上,近年來台灣已發生過數起的「鎘米汙染」意外事件,其主要亦是由於塑膠製造工廠大肆排放廢水到灌溉農田的水源中,而導致種植物(尤其是稻米)的污染,而引起稻米中毒。

在物理性質上,「鎘」較其他重金屬容易被一般性的農作物如蔬菜、水果尤其是稻米所吸收,也使得這些農作物其中所含的「鎘」的濃度較高。此外,由於「鎘」亦主要經由魚類及稻米作為媒介而侵入人體內。

在臨床上,「鎘中毒」的早期症狀包括有噁心、嘔吐或腹痛,若是吸入大量的「鎘微塵」,亦會導致急性化學性肺炎、腫氣腫,甚至腎衰竭以及衍生尿毒症;此外,鎘會破壞神經系統,會讓全身骨頭酸痛,而「鎘中毒」又會加速在停經期的婦女骨骼的流失鈣質,進而合併骨折甚至變形,此時罹患者全身會感到劇痛,因而稱之為「痛痛病」(日語Itai-itai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