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青少年朋友在使用電腦「上網」時,要他們在預定的時間內「下網
」,那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由於玩電腦對於青少年朋友而言,在
現今的時代裡,也是在其成長發育過程中,必需要學習的課程;但某些
身為父母親的,則嚴格禁止青少年到「網咖」玩電腦,或進入網路上的
「聊天室」及「討論區」來跟網友交誼,但如此的態度反而促使青少年
在叛逆的心理下,因而衍生某些無形的心理問題。事實上,也的確青少
年朋友倘若過度的沉迷在電腦網路的虛擬世界裡,也許\亦會衍生人際關
係的障礙,這也是青少年朋友本自身需要特別加以認知清礎的。
此外,在電腦前面經過長時間的靜態活動或工作,不僅會形成情緒上的
不穩定,再加上玩電腦的姿勢及空間有所限制,也使得玩電腦的青少年
的筋骨肌肉,特別容易酸痛及疲勞;由於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下,
亦會導致血液循環的不通暢,加上乳酸在周圍組織的沉積,而產生肌肉
疼痛的症狀;因此,在玩電腦中不時的改換姿勢,甚至起立走動也是有
所幫忙的。
在以往的工作管理觀念中中,認為增加休息的時間會影響生產力。但在
最近美國職業安全局的一項研究測試中,指出「個體應增加每小時休息
的時數才能夠提高生產力」的結論已得到証實了,其中認為每五十分鐘
應休息三至五分鐘,而每工作十分鐘亦應有三十秒的休息時間。
這種休息模式與傳統的上午及下午茶的中段時間休息的模式兩者之間做
一比較,結果顯示休息較多的一組工作者身心症的主訴減少,而生產力
並亦有明顯的增加。而在電腦工作者中的觀察結果亦是如此;此外,通
常玩電腦的青少年朋友在肢體任一部份感到疼痛前就應暫時離開電腦,
到另外一個環境裡休息,才能擁有合理的體能恢復;而倘若在身體感到
極為不舒適時才停下來休息,那其恢復體能所需的時間必然會比早點休
息所需的復原時間要來得更久,因為足夠的休息,才能使得個體在心理
上以及肌肉上的壓力能有更好的復原機會。
至於電腦使用者應如何休息才是足夠的呢?各家說法紛云不一,有些人
則建議每小時應休息十分鐘(或做其他工作十分鐘),而每日使用電腦
工作不宜超過四至六小時。某些學者則認為每工作二十分鐘就應有一分
鐘的休息。有些則建議每打兩小時的鍵盤,則應休息三十分鐘,每日電
腦工作不應超過四小時。由以上研究探討,歸納而言,在臨床上則建議
每工作五十分鐘休息五分鐘,以及每十分鐘休息三十秒,是比較合乎生
理時鍾的作息,而工作效率也比較高。
因此,在使用電腦工作一段時候後,則應利用休息的時間來改變個體的
姿勢,那怕是做些肢體的伸展運動,或者動一動那些尚未活動過的肌肉
,也是很好的運動;而完全不動的靜止式的休息,並不是使肌肉復原的
惟一方法,而全身筋骨的運動才是最有效應的。此時,在休息時,最好
能夠交替做某些不用使用電腦的工作,如上個洗手間、起身吃點零食或
喝些飲料、看新聞報紙或某些具有娛樂性的書刊雜誌、整理辦公桌的書
藉文件,甚至剪一剪指甲也是很好的。因此,譚健民醫師在此建議網友
們,不妨在電腦旁邊安置一個「計時器」,以便隨時提醒自己何時該休
息了。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