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纖維囊腫與乳癌有逐漸侵襲青少年期女生

分享給好友
乳房硬塊在女性青少年期並非少見,雖然國內並沒有正式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但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的資料發現,二十五歲以下的女性,乳癌個案每年將近有一百五十個,但根據資料顯示,女性青少年罹患乳房硬塊被診斷為纖維腺瘤的約佔百分九十,而百分之六十被診斷為「囊腫」的會自然消失。

事實上,纖維腺瘤是乳房常見的良性腫瘤,常發生於青少年期女性。在臨床上,典型的纖維腺瘤都是單側單發性的,少數是兩側多發性,最常被發現於乳房的外側上方的位置。纖維腺瘤觸摸起來,其形狀為卵圓形或圓形,與周圍組織界線分明、硬度適中,表面光滑,與皮膚無相連,觸摸時並不感到疼痛,其生長緩慢,直徑大約在五公分以下,某些乳房纖維腺瘤在青春後期便會自然消失。

其次,常見的乳房硬塊就是「乳房囊腫」,一般俗稱「囊泡」或「水泡」,是屬於多發性的,大部分觸摸起來有疼痛的感覺,感覺上類似海綿,通常在月經前或月經期存有囊腫的乳房,會感覺到脹痛,但月經過後疼痛也會消失。雖然「纖維腺瘤」以及「囊腫」是青春期女性最常見可以觸摸的硬塊,但隨著月經週期的變化或者個體的發育成熟,有四分之一的纖維腺瘤會變小,而一半左右的乳房囊腫會消失;因此,定期的乳房自我觸摸檢查是很重要的。

在臨床上,乳房觸摸並不能明確的診斷乳房囊腫或纖維腺瘤,而最值得推薦的篩檢工具就是乳房超音波掃描,由超音波掃描可以分辨出屬於實質性的纖維腺瘤或呈現空泡狀的乳房囊腫。對於直徑大於二•五公分以上的實質性乳房硬塊,則不妨會診乳房外科醫師,來施行局部乳房硬塊切除,以及病理組織診斷,某些較大的乳房囊腫,則或許可以經由「針吸法」來抽取;對於直徑小於二•五公分的乳房硬塊,最好能夠每三∼六個月接受一次乳房超音波掃描檢查,來決定乳房硬塊將來的處理方針

其餘良性的乳房硬塊,包括有因乳頭感染而形成的乳房膿瘍、脂肪瘤、外傷所導致的血腫瘤,無論如何,對於無法確定診斷的乳房硬塊,除了定期追蹤檢查之外,針吸細胞學檢查以及乳房硬塊切片組織病理檢查,是最直截了當而安心的乳房癌篩檢方法之一。

乳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在台灣地區,乳癌位居女性癌症死亡第二位。在每十二至十五個新生女嬰中,就有一個在以後的日子裡會罹患乳癌,其好發年齡大約在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之間,而白種人較黃種人較易罹患乳癌。

目前來說,乳癌發生的原因不明,其自然病史亦不甚清楚。但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血親中有乳癌罹患者或是未曾懷孕生子的女性,其本人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一般人高,而在二十五歲前較早生子的女性,則不較易罹患乳癌,而較易罹患子宮頸癌。但事實上,乳癌是一種由自我觸摸便可發現的疾病,因此女性在四十歲以後應每天在洗澡時自我檢查乳房一次,而每年由醫師做一次乳房檢查;對於乳癌的個案,則安排做乳房超音波檢查、乳房攝影檢查,甚至乳房切片組織病理檢查。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