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復燎的傳染病:高飛沫傳染的開放性肺結核

分享給好友
在臨床上,肺結核主要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急、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但其亦可經由呼吸道感染而散播到其他器官(如腸道、腎臟、皮膚、骨骼、腦膜甚至大腦);而一旦個體的抵抗力下降時,便突發出相關器官的結核病症出來。

在臨床上,開放性肺結核罹患者痰液中帶有「肺結核桿菌」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亦是經由呼吸道;倘若罹患者隨意亂吐痰,則痰液在乾燥後,肺結核桿菌也隨著塵埃懸浮在空氣中,甚至有些時候直接由罹患者所咳嗽或噴嚏的帶菌飛沫而傳播開來

在臨床上,「原發性肺結核」大部分是不具有明顯的症狀,少數罹患者或許出現體溫微微上升、全身倦怠以及呼吸急促的症狀及表徵,而胸部X光攝影檢查或許亦可見肺門淋巴結腫大的表徵。此外,某些感染肺結核桿菌的個體亦經由血液播散結核病,而表現出肺臟以外器官的症狀及表徵,其中常見的包括有肺結核菌血症、急性粟粒性(散發性)肺結核(而衍生腎結核或肺結核性腦膜炎)。此外,慢性肺結核
桿菌感染不僅衍生浸潤性肺結核,甚至肺臟亦因慢性纖維化而形成肺結核性空洞的病灶。

在臨床上,典型的肺結核症狀或許是由於原發性肺結核病灶在休眠一段時間後被活化起來,稱之為「繼發性肺結核」,其中包括有全身不適感、全身倦怠、全身乏力、情緒煩躁或心慌,甚至僅呈現體重下降的表徵。某些慢性肺結核罹患者或許會在午後出現間歇性體溫上升的特殊現象,甚至不明原因的盜汗(在入睡後或清醒時全身會冒汗)。此外,長期乾咳、咳痰、胸痛甚至咯血亦是肺結核罹患者常見的症狀,少數者則會出現支氣管性氣喘的急症。

在臨床上,絕大部份的肺結核罹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六至九個月,而不超過一年都能夠痊癒。事實上,現今肺結核並未在台灣地區完全銷聲匿跡,因此有關單位的衛教宣導,來提高民眾對肺結核病致病原因的認知,以及其預防和治療知識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對於與結核病患者有過親密接觸者,或新近肺結素試驗反應呈陽性者,或許需要服用抗結核藥物六至九個月,才能杜絕肺結核的傳播。而民眾亦應養
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不隨地吐痰,以及定期胸部X光攝影檢查,也可以減少肺結核感染症的發生率。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