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流感來襲的預防設施

分享給好友

根據疾病管制局分析來自各國衛生部門所蒐集的資料顯示,自今年10月開始,歐洲及北美洲即陸續出現流感病例,這些國家包括有英國、愛爾蘭、丹麥、挪威、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士、美國、加拿大等,都陸續報告「A型福建型流感病毒」為主要的流行型別。台灣流感盛行時間一向比歐美來得晚,目前在日本、香港或台灣等亞洲地區尚無流感盛行的跡象;而台灣地區通常在12月下旬左右開始進入流感盛行期,因此估計在未來二週左右是流感的高峰期。

對於流行性感冒的治療不外是給予支持性療法,而絕大部份的流行性感冒罹患者都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假若有咽喉疼痛的症狀,則經由醫師親自診視後,再判定是否合併細菌的重覆感染,此時才考慮給予相對應抗生素的治療。流行性感冒病毒在雞胚中培養並加以去活化後,可製成特定的流感疫苗;由於其是在雞蛋中培養出來,因此對「蛋過敏」的個體是其唯一的接種禁忌;此外,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或者個體本身有急性惡化疾病或是發燒病症,則不宜接種流感疫苗。基本上,流感疫苗是相當安全的疫苗,個體在接種三、四個星期後才會出現特定的抗體;因此,有必要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建議其在每年中秋過後一個星期以後就要施打流感疫苗,其免疫效果僅持續4∼6個月,流感疫苗的保護率在70∼85%之間。

此外,也不要忘了在年初SARS高傳染期時使用口罩的經驗,來預防流感的傳染。雖然,使用口罩的目的並不是要百分之百過濾掉流感病毒,而只要病毒濃度夠低,人的免疫能力就足以抵抗病毒;事實上,病毒通常存在於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而飛沬顆粒本身實際上比病毒顆粒還大;因此,戴口罩就能有效地把病毒濃度降到對人不具有威脅性。

何種口罩才合適?事實上,對於流感病患及其家人,或與病患近距離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而言,使用外科醫用口罩就足以隔離口鼻飛沫傳染了。再者,口罩還要用得對才有效,不管是外科醫用口罩或是N95口罩,一定要確定口罩和臉龐有良好密貼才行;簡單的試驗方法就是戴上口罩後,用力呼氣,空氣無法從口罩邊緣洩漏出去才行。此外,孕婦、孩童、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哮喘罹患者,是不適宜使用N95口罩的。

哪些人應當配戴口罩?
1.罹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即感冒或傷風)。
2.照顧呼吸道感染罹患者。
3.到醫療院所探病或求診的民眾。
4.診治感染性疾病的醫護人員。
5.公共交通工具操作或相關工作人員。
6.前往人群稠密的地方如鬧區、遊樂區、學校、捷運、公車、PUB、MTV、廟會、演唱會、百貨公司及任何集會。
7.民眾也可自行在某些場所配戴口罩,以保障個人健康,更是一種個人禮貌。
8.在空曠場合或自己家中則無須戴口罩,但與他人講話時最好能保持一公尺距離,以免口沫接觸傳染;而當發現自己有咳嗽或傷風時,請自行戴上口罩。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