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按摩亦會突發腦中風

分享給好友

在寒冷的秋冬季節中,老年人假若已有長期罹患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甚至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更應該對這些疾病做好預防保健的工作,以避免其衍生突發的病急症;因此這些病況的監測如早晚測量血壓、定時測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以及尿酸是很重要的。

「中風」是慢性疾病罹患者在冬季中最常見的的併發症之一,除了對某些容易罹患中風的慢性疾病的高危險群的原有疾病,必需要定時的服藥以及追蹤檢查之外,對於某些已存有程度不等的動脈硬化的老年人更應該事先教導其時平常該具有的保健常識。由前些日子新媒體的報導中,得知有一名女子在頸側部被男友親吻一下,則突然導致頭暈或暈厥,甚至曾有心跳降低的現象;由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事實上,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在我們側頸部正好有一條很重要的動脈經過,稱之為總頸動脈,其主要是供應頭顱及腦部組織的血管,正好在耳後根下二個手指的寬度下分為內頸動脈以及外頸動脈,而在接近內頸動脈的基部有一處較為膨大的部位稱之為頸動脈竇,其亦像主動脈竇一樣亦具有對血壓調整作用的壓力接受器,由此頸動脈竇的壓力的變動亦會營影響血壓的起伏以及心跳的快慢。

某些中老年人寒冷的氣候中,亦較夏天常上美容院洗頭髮,而某些美容師在洗髮之前,或許會為顧客做某些部位的按摩抓癢,其中最常按摩的部位就是頭部、頸部、背部、肩膀,以及上肢臂,固然這些部位在被按摩後都會感到頓時的輕鬆舒服;但假若對於某些已有動脈硬化現象的中老年人而言,過度的按摩頸部甚至頸部側旁耳垂下方的頸動脈竇,或許就會引發栓塞性中風或者心律不整的急症。根據解剖學來說,「總頸動脈」由主動脈另分支出來後,在耳垂下端頸側分支為「外頸動脈」以及「內頸動脈」,而在此交叉分界處接近內頸動脈的基部有一個較為膨大的的部位便稱之為「頸動脈竇」,其亦像主動脈竇一樣亦具有對血壓調整作用的壓力接受器,由此頸動脈竇的壓力的變動亦會營影響血壓的起伏以及心跳的快慢;某些中老年人的頸動脈竇之動脈管壁上已存有粥樣硬化斑瑰,而這些硬化斑塊假若不幸剝落,則會順著動脈血流移走到腦部小動脈分支,甚至因而導致流循環阻塞的現象;在臨床上,則會導致突發性的「栓塞性腦中風」;此外,過度壓迫刺激頸動脈竇亦會刺激迷走神經,而由此抑制心跳緩慢下來,假若個體已有心律不整,甚至房室
傳導阻滯的病症,或許罹患個體引發心臟停止的危險;因此,老年人在洗髮作頸部按摩時,千萬不要在耳下頸側部位用力搓捏及加壓,以免造成猝死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