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多量飲酒與脂肪肝

分享給好友

  酒精在學名上又稱之為「乙醇」,而乙醇的本身對於肝細胞具有直接傷害的作用。酒精在肝臟的新陳代謝中,需要「膽鹼」的作用,因此酗酒者本身對於「膽鹼」的需要量亦相對的增加,而「膽鹼」本身是合成磷脂的原料之一;因此,由於「膽鹼」的缺乏,而使得磷脂的形成減少,導致囤積在肝細胞質中的三酸甘油脂無法代謝出來,因而更加促進脂肪肝的形成。

   除此之外,酒精不僅促進脂肪轉運到肝臟,其亦可減少脂肪由肝臟轉運出來。再者,酒精本身可以增加肝細胞將脂肪轉變為三酸甘油脂的能力,以及減少脂肪酸在肝內氧化的作用。而乙醇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亦有毒性的傷害作用;因此適量的酒精攝取,才不會對肝臟造成太多的傷害。

  長期多量喝酒會造成的肝疾病,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事實。酒精不但會傷害到肝細胞,且亦能引起胃腸以及胰臟功能障礙,而使得食物的消化吸收不良,進而導致個體營養不良。由於長期的酒精食用,使得脂肪進人肝臟的含量增加,並減少脂肪由肝內溢出,甚至酒精本身可以直接影響肝細胞將脂肪轉變為三酸甘油脂的能力,或者減少脂肪酸在肝細胞內的氧化作用。況且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本身也會產生毒害,更加促進肝細胞的傷害。此外,由實驗證明酒精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酒精會促進腦下垂體的分泌,而間接的促進腎上腺皮質素的璔加,使得脂肪轉移至肝臟內;由於肝臟的脂肪含量增加而導致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