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的臨床症狀及表徵取決於結石的大小、位置、膽囊管的阻塞與否以及患者是否存有某些潛在性的慢性疾病,因此常見膽結石的併發症包括有:
1.急、慢性膽囊炎。
膽結石最常出現的併發症就是「膽囊發炎」。由於滑動的結石嵌在膽囊出口頸部甚至膽囊管,使得其內的膽汁阻塞而無法排進總膽管中,並使膽汁滯積在膽囊內;假若,再加上由腸道來的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的感染,更容易發生「膽囊炎」。有時,結石滑動移位,則膽囊管再次通順,而使得「急性膽囊炎」的症狀解除;但倘若這樣的症狀反覆發生,就會使急性膽囊炎步入「慢性膽囊炎」的階段。
2.膽囊積液。
假若膽囊管長期受到阻塞,而未發生明顯的感染時,則膽囊內的膽汁會被膽囊黏膜吸收,使得膽囊內僅留下由膽囊黏膜分泌的黏液,此時膽囊的內容物呈現無色透明的液體,即稱為「膽囊積液」。若膽結石伴隨著細菌感染亦會合併出現「膽囊蓄膿」以及「瘻管」。
3.膽囊蓄膿。
此為急慢性膽囊炎最嚴重的合併症之一。膽囊由於細菌的侵入,而生成渾濁的膿液,並且使得膽囊擴大。此時患者必然會發生難以忍受的上腹痛,甚至發燒、畏寒以及白血球計數上升等表徵;在臨床上或許抗生素的給予仍無法使症狀改善,此時臨床醫師可能會用一根細長針管經皮膚穿透入膽囊內,將膽汁引流出來,然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外科膽囊切除術。假若不能及早將膽汁加以引流,或許會形成「壞疽」或者「膽囊壁穿孔」而造成「膽汁性腹膜炎」等致死的合併症;此外,某些個案會在膽囊周圍的大網膜附近形成所謂的「膽囊周邊膿瘍」,更加重病情的複雜性。
4.膽囊腸道瘻管。
膽囊與鄰近腸道因膽囊壁破裂,而形成不正常的通道,也加重病情的複雜性。
5.續發性總膽管結石。
膽結石掉落至總膽管內,而造成阻塞並導致化膿性膽管炎。
6.急性胰臟炎。
結石阻塞膽胰管(尤其是總膽管末端),使得胰液逆流回胰臟而形成急性胰臟炎,更加重病情的嚴重性 。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