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液體,經膽小管流入肝管,同時亦通過膽囊管流入膽囊貯存起來。
在消化期間膽汁會由膽囊排出,並經總膽管排進入十二指腸腸腔內。肝臟每日的膽汁分泌量大約在300至1100毫升之間(在消化期間的膽汁分泌量較空腹時為多)。從肝臟剛分泌出來的膽汁是呈金黃色或橙色的透明液體,屬弱鹼性,密度在1.01~1.02之間;其在進入膽囊後,膽囊會吸收膽汁中的水份、氯化鈉(NaCl)以及碳酸氫鈉(NaHCO3),同時由膽囊黏膜分泌大量黏液,使膽囊中的膽汁濃縮成黏稠狀暗黃色的液體。由於膽汁中的碳酸氫鈉大量被吸收,故此時膽囊內的膽汁反而呈現弱酸性,其密度在1.01~1.06之間。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膽汁本身具苦味,且帶黏稠性。
根據生理學的研究,膽汁本身是由水份、無機鹽、膽汁酸鹽、膽紅素、膽固醇、少量蛋白質(包括黏蛋白、血漿蛋白質以及其他蛋白質)、磷脂、脂肪、尿素、少量激素(如甲狀腺素以及性荷爾蒙的代謝產物)、鹼性磷酸酶、無機鹽以及微量的金屬元素(如鐵、銅、鋅)等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