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一九八三年,一位三十歲的澳洲內科住院醫師馬歇爾,偶然發現胃黏膜存有一種類似螺旋狀的桿茵;當時馬歇爾醫師甚至親自吞食含有這類螺旋狀桿菌的湯汁;在經過二、三天後,發現本身呈現嚴重的上腹痛、噁心以及嘔吐的症狀甚至食慾不振,在經過多次內視鏡的檢查後竟然發現在其胃黏膜出現嚴重的發炎以及糜爛的病變。
經過往後多次的研究探討甚至藥物的實驗證明,發現這種「胃幽門螺旋桿菌」竟然是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元凶,其中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竟高達90∼100%,胃潰瘍患者高達70∼90%,胃炎患者則達70∼90%,胃癌患者則高達50∼60%。因此,在長期復發的胃、十二指腸黏膜的病變中,「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存在是必需要首先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