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徵兆的認知

分享給好友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盛行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已成為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根據臨床經驗,絕大多數急性心肌梗塞罹患者在臨床上往往呈現強烈持續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事實上,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呈非典型發作者較多,年齡越大其可能性則越高,而使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漏診率高達30~40%之間,其主要原因大多數歸咎於老年人在初次發病時,本身對「急性心肌梗塞」認識不清而未能及時就醫所致。

事實上,老年心肌梗塞的前驅症狀多不太典型,因老年人在發生心肌梗塞時,心電圖變化較不典型,其易被誤診為其他系統的疾病。在臨床上,約有40%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是不具有典型的胸痛症狀;根據文獻報導,在大於或等於八十歲高齡的急性心肌梗塞罹患者中,「無痛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竟高達60%,其主要原因可能與老年人本身神經感覺衰退而對疼痛遲鈍有關;此外,伴隨的併發症亦會掩蓋其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表現,在加上老年人常主訴頸部痛、上腹痛、上背痛、肩背痛、左前臂痛、咽喉痛甚至牙痛,而錯失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

根據病理生理學的研究,由於急性心肌梗塞會使得心輸出量下降,而造成腦缺血,因此約有12~25%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罹患者合併腦中風一起出現,其主要表現為突發精神不振、意識神志不清、頭痛、暈厥甚至抽搐。老年心肌梗塞亦常合併心律不整、心衰竭甚至循環性休克(約佔90%),其再次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約佔25%)亦較高,更容易導致猝死的悲劇。

在臨床上,有為數不少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罹患者在早期卻是呈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上腹痛、上腹部壓痛以及腹肌緊張等消化系疾病的症狀及表徵,而被當作胃腸炎、胃潰瘍、膽結石甚至胰臟炎來診治。

總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及表徵較不典型,而易與其他多種病症相混淆;因此,醫病間對於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異性必需要有足夠的認知,才不會造成誤診或漏診甚至延誤醫治的不幸。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