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遊又再度出現健康問題。根據報道,前往峇里島旅遊旅客中發現有感染細菌性痢疾的個案,並且疫情有在繼續擴大的趨勢。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胃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都有零星的個案出現,但以炎炎夏日以及熱帶雨林區的發病率較高。在臨床上,典型的細菌性痢疾的症狀包括有腹痛、腹瀉、高燒、裡急後重(排便後仍有便意感),甚至「膿血便」的現象。細菌性痢疾的傳播途徑是經由病患或帶菌者的糞便所污染的食物、水源、用具經口傳播感染,蒼蠅是其重要的傳染媒介,通常都是同桌共食的一群人出現相同症狀,而被懷疑是否感染上細菌性痢疾。
在臨床上,症狀較為輕微者或許不會出現體溫上升的現象,或僅有低度高燒,每天腹瀉在3~5次之間,大多數為稀水便或粘液便;在2~3日內好轉,1~2日即可獲得自行痊癒,但由於其病程類似一般「食物中毒性胃腸炎」,在臨床上往往較易被忽略,而使罹患者往後成為細菌性痢疾的散播者。某些較為嚴重的個案則以突發性高燒(體溫高達攝氏39度以上)、腹瀉、腹痛、裡急後重以及膿血便的病狀表現出來。在初期便量較多,每日排便在數十次以上,以後則較少,偶有排出片狀的黏液性偽膜,甚至伴隨嘔吐、酸血症、脫水以及休克等急症,嚴重時或許會導致呼吸突然停止而猝死。
一旦懷疑感染上細菌性痢疾時,則應通報衛生當局,並做好自身周遭環境衛生以及消毒。在臨床上,則施行糞便常規檢查以及特定細菌培養甚至血液細菌培養,以確定細菌性痢疾的診斷。細菌性痢疾在早期一定要接受積極的治療,其中選用特定抗生素是很重要的;而抗生素至少連續服用7至10天,才能出現療效。此外,對於重度脫水以及酸血症者,則應住院接受點滴輸液治療。在臨床上,細菌性痢疾若不及時治療,或未能接受適當正規的治療,不僅使得症狀無法改善甚至加重,更會使罹患者形成慢性痢疾帶菌者(病程超過2個月)。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