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胃十二指腸疾病元凶~胃幽門螺旋桿菌

分享給好友

現今在臨床上,消化系專科醫師都一致公認「上消化道黏膜」病變與「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明顯的因果關係。在一世紀以前,胃腸專家都以為細菌是無法生存在動物的胃裡面;但自從1982年以來,在臨床上陸續有數千種研究報告發表,指出十二指腸潰瘍罹患者的「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90~95%,胃潰瘍罹患者則達70~80%,胃炎罹患者則佔90%,胃癌罹患者亦高達60~70%。再者,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在台灣地區的「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人口數竟高達一千萬人左右,而這些受感染個體或許也是將來成為「胃癌」罹患者的高危險群;由此可知,「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將會造成台灣地區居民最主要的胃十二指腸疾病;因此,胃腸專科醫師也極力要去根除這個病因。

目前在一般醫院所採取用來篩檢「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方法,就是經由胃內視鏡檢查過程中,順便採取胃幽門附近的黏膜來進行最具有敏感性及特異性的「快速尿素酵素試驗」,以便偵測上消化道黏膜是否存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活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