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的迷思:女性罹患是男性的八倍

分享給好友
在家醫科或新陳代謝科門診中,有少數青少年個體被發現其前頸部有硬塊的表徵,並在醫生的觸診下,或許會告知那是「甲狀腺腫大」的現象,而在醫學上則稱之為「甲狀腺結節」

在臨床上,絕大部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病變,其在一般人口群的盛行率約在百分之五至七之間,而其中僅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個案最後被確認為「甲狀腺癌」;因此「甲狀腺結節」罹患者大可不必過於驚慌失措。

在理學檢查中,醫生會吩咐病患將其頸部輕微的向前彎曲,並用雙手的大拇指同時觸按氣管雙邊凹下的地方,來仔細檢測甲狀腺硬塊的大小、形狀、硬度、壓痛,以及硬塊是否會隨著吞嚥的動作而上下移動;此外,亦同時對於頸部相關周遭部位的組織做全盤的觸診,以便偵測是否有其他部位的硬塊或淋巴結的轉移。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得知女性罹患甲狀腺結節是男性的八倍,但男性一旦被告知有甲狀腺結節時,則其將來衍生惡性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之多。惡性甲狀腺結節(即甲狀腺癌)罹患者的平均年齡層有兩個不同的高峰期,即不是年輕期就是高年期。

事實上,近年來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或者由於碘攝取的缺乏,再加上由於其他器官癌症的放射線治療的合併症,使得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率亦隨之增加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甲狀腺癌約佔所有癌症的之1∼2%,女性約為男性的三倍左右;但由細針抽取細胞學檢查所做的統計,發現甲狀腺癌的盛行率約為百分之四,而在死後病理解剖的統計中,則更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盛行率將近百分之四十。

在臨床上,甲狀腺癌的早期常見的典型症狀及表徵包括有氣道壓迫性症狀以及聲音沙啞,而在進行期時,則發現結節逐漸感到硬度增加而彈性減少,同時其較不會移動,甚至已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現象(甲狀腺癌較易有早期的肺部轉移),而罹患者或許有頸部輻射暴露的過去病史;此外,原先被診斷為良性的甲狀腺囊腫發現有突然快速的在生長時,亦要高度懷疑是否已有癌病化。

一旦在臨床上被醫生告知有「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結節」的病症時,下一步驟就是要安排甲狀腺超音波掃描,其診斷的敏感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而在效益考量上,超音波掃描檢查比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核磁共振造影檢查以及放射同位素掃描要來的精準。此外,超音波掃描亦可以很準確的測出甲狀腺結節的大小及性質(實質性或囊泡性),況且其並沒有輻射線暴露的憂慮。

在臨床經驗上,診斷為實質性結節的癌變率約為百分之二十,而囊泡性結節則小於百分之五。雖然如此,細針抽取細胞學檢查是甲狀腺結節良性與惡性的鑑別診斷首選及最有效的方法,其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