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面上,有關「益生菌」的商品琳瑯滿目更使消費者難以取捨,在此姑且不論所含益生菌是以養生保健食品包裝表現出來的,或是必須經由醫生開具處方才能服用的醫療級益生菌製劑,而這些產品也一再的宣稱,益生菌應符合以下數種條件:
一、益生菌對胃酸及膽鹼必需具有耐受力。由於益生菌經由口服進入胃臟、小腸而在到達大腸之前,必會先受到胃酸及膽鹼的侵襲;換言之,益生菌對胃酸及膽鹽的耐受力,決定益生本身在人體內的存活率。
二、益生菌在腸道黏膜的附著力。益生菌在腸道的附著力,亦決定益生菌能否在腸道黏膜上成功定植並進一步繁殖與生長的步驟。
三、不同菌株的益生菌的功效亦有所差異。益生菌因菌株的種類不同,而對宿主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效應,因此益生菌在其製造過程中,亦應考慮其是否經過明確的科學實驗的證實,並具有促進身體健康的功效。
四、多菌株的腸道菌群並不一定比單菌株好。益生菌產品的效果不是從菌株數目的多寡來判定其優劣,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其功效亦不盡相同,也並非所含的菌株種類越多其效果越好,因此選定經由科學驗證有效的益生菌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益生菌本身的安定性相當重要,較優等的益生菌基本上必需要具有的基本條件,其中包括有在服用時為活生生的細菌、對人體無致病性、無毒性、耐酸、耐膽鹼、耐高溫熱而本身的穩定性及安定性亦良好,對人體健康有所裨益更是重要的。然而,目前亦未有任何臨床指引明確指出益生菌服用的適當劑量,但一般臨床上建議的益生菌口服劑量為大於1010 CFU/天為原則。(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