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直徑較小的膽結石容易滑動而卡住膽囊出口,並造成膽囊管阻塞,而引起一連串的臨床症狀,導致急性膽囊炎以及多發性膽囊炎,甚至形成慢性膽囊炎。因此,簡單地說,慢性膽囊炎是急性膽囊炎發作過後的後遺症。此外,假若膽結石的直徑較大,雖然不容易導致膽囊管阻塞,但由於結石本身經常刺激膽囊壁,久而久之亦會造成膽囊黏膜的磨損、發炎以及糜爛,最後導致膽囊壁纖維化,而使得膽囊壁增厚。
雖然,慢性膽囊炎較急性膽囊炎不易在臨床上出現明顯症狀,而慢性膽囊炎的病理現象是慢慢形成的,也較不易出現臨床症狀;但少部分慢性膽囊炎罹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包括有右上腹部悶痛、飯後腹脹、打嗝、噁心,甚至厭惡食用油膩食物;在身體檢查時,或許發現右上腹部靠近肋骨下有壓痛感,而95%的慢性膽囊炎患者合併有「膽結石」的存在。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