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明確地描述病情:好醫生需要好病人來襯托

分享給好友

任何人一旦發生病痛就醫時,都希望醫生能夠盡快地將其病況做一明確的診斷,以便能即時接受特定的醫治;但某些病患往往在身體不舒服時,都無法有系統,以及正確地將其「主訴」來跟醫生描述;雖然大多數的民眾都認為醫生給予病患診治的時間不夠,但一旦本身在就診時卻未能充分地把握短短的時間,將病況描述清楚,甚至某些人反而在病急時「避重就輕」,盡說些與病情無關的症狀,因而混淆醫師診斷的思路,因此,在臨床上便不乏常見誤診的個案。

在此,姑且不論醫師個人的專業素養,網友本身應學習懂得如何向醫生描述病情的技巧;唯有如此,才能減少醫生對於疾病認知的誤差,同時也可減少發生「醫療糾紛」的憾事。

「完整的主訴」可以快速引導醫生正確的診斷所謂「主訴」是指病患主觀地向醫生描述身體上感覺到痛苦或不舒服的症狀及表徵。當病患主訴腹痛症狀時,應該要很清楚病明確地告知醫生腹痛發生的時間、腹痛的位置(位於肚臍上面或下面,左腹部或右腹部)、腹痛的程度及性質(悶痛、絞痛、隱隱疼痛、持續疼痛,甚至出
現壓痛)、腹痛是否伴隨其他症狀(嘔吐、腹瀉、體溫上升、畏寒、冒冷汗、血壓不穩定、血尿、月經延後等等)。因此,一般來說,主訴應該包括症狀發生的時間、主訴的解剖位置,以及主訴的嚴重程度;而事實上,「完整的主訴」就已經能夠顯出正確的診斷。

由頭部往下循序做主訴或許網友的主訴並非只有一種,而可能涉及到其他系統的病變;因此,就會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訴,雖然網友對於身體的系統分類不會很
詳盡。因此,網友在向醫師講述病情時,不妨由頭部往下到腳逐一做有次序性的敘述,例如頭痛、視力模糊、鼻塞、耳鳴、咽喉痛、頸部酸痛、手麻、胸口悶痛、心悸、上腹痛、腹部觸摸有硬塊、腹瀉或便秘、小便疼痛、解黑變或血變、下肢靜脈曲張、香港腳等等,如此由上至下的描述可以避免遺落某些較為次要的主訴,也使得醫生會更輕易地從網友系統性的主訴中歸納出其所罹患的是何種系統的疾病。

詳細說明所曾罹患的疾病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病症都被歸納為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因此,某些主訴只不過是疾病的先兆而已;因此,網友一定要記得向醫生表明從出生開始所罹患過的疾病及其治療內容,例如血壓高、血糖偏高、心雜音、血脂肪過高、消化性潰瘍、肝功能異常、不明原因的便秘或血便,或者因生產而接受剖腹手術等等,這些既往病史都應該一五一十的跟醫師交代清楚,因為詳細的既往病史可以提供醫生診斷的蛛絲馬跡。

在臨床上,很多疾病的發生或主訴多多少少都會跟個人的工作職業、居家環境、生活習慣、婚姻狀況(生育與性生活),甚至不良飲食習慣及嗜好(抽菸、酗酒),互為疾病發生的因果關係,因此對於上述有關的個人資料及背景,應該主動全盤告知醫生以做為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

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也應告知在臨床上絕大多數的疾病,都具有遺傳的傾向,像血友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消化性潰瘍、痛風,甚至某些常見的癌症,例如胃癌、乳癌、腸癌、肝癌、肺癌、子宮頸癌……等
等,其子代癌症的罹患率,較常人高出二~十倍;因此,病患再就診時應該將父母兄弟姊妹,甚至子女的健康疾病狀況一一告知醫生,以便篩檢出是否有某些可疑的遺傳性疾病。

網路問診並非大專聯考出題
網路問診並非出題目來考醫生,某些網友所諮詢的問題,過於籠統或者簡單,例如:「何謂肝炎?」或者「何謂心臟擴大?」……..等等,使得醫生不知從何談起,不僅浪費醫生的時間,而網友也無法得到其想知道的答案,這又何苦呢?

網站問診並非門診看病
如今由於網路通訊的發達,使得網友更能經由網路來尋找醫生的專業服務,但卻有為數不少的網友將網路問診當作是看門診,而希望在網路問診中得到醫生的診治;畢竟網路問診不比上醫院就診來得實際,最主要是由於網路問診無法做到醫病雙向互動的討論,因此對於網友而言,或許並沒有得到其心中的需求,長久以往也就無法引起網友的持續興趣,這也是未來網站發展中或許必需要克服的瓶頸,而也是網路經營者需要好好深思的問題。

「醫病本是一家人」
事實上,疾病並非單獨是病患本身的問題或痛苦,有道是:「一人病痛,多人受罪」,是一種很現實的寫照,因此醫病之間在診治上一定要有很好的默契,如此才能使得疾病快速的痊癒;此外,醫生本身的天職就是解除病患的痛苦,希望能在「醫病本是一家人」的大前題之下,來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醫療生態環境;在其中也唯有「好病人」才能夠襯托出「好醫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