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臟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其重量大約在一點五公斤左右,大部分佔據在人體的右上腹而小部份佔據在左上腹,是維持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肝臟主要生理功\能是負責各種營養物質的合成以及代謝工作,膽汁的製造與分泌,而外來毒物亦需在肝臟進行解毒;此外,肝臟亦是紅血球及凝血因子的重要製造場所。
二、肝炎與肝功能檢查
所謂「肝炎」是指肝細胞受到病原體如病毒、細菌及原蟲或毒素的破壞,而導致肝細胞變性或壞死的病理現象。在臨床上,由於百分之八十的肝炎罹患者都不具有臨床症狀,而唯有經由肝功\能檢查,才能偵測出肝細胞是否有損壞的現象。此外,肝功\能檢查不一定就能篩檢出肝病來;因此,也必須經過有經驗的醫師在配合其他特定的檢查,才能夠得到一個確定的診斷。
三、慢性肝炎的定義
假若在六個月以後肝功\能異常現象仍然持續存在,則大部分的肝炎罹患者都會步入慢性肝炎的命運。慢性肝炎不僅需要藉助肝功\能檢查,尚需要配合肝臟超音波掃描甚至肝切片病理檢查,才更能夠得到確定的診斷。
四、台灣地區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
在台灣地區導致長期持續性肝功\能異常的主要因素有:肝炎病毒、長期過量喝酒、藥物中毒;其中病毒性肝炎包括有A型、B型、C型、D型、E型及G型肝炎,而病毒性肝炎是具有傳染性的,亦是造成國人第六大死亡原因的主要罪魁禍首。
五、不可忽視的脂肪肝
肝細胞的細胞質貯存過多的脂肪顆粒而衍生脂肪肝,其主要原因依序為營養過剩所引起的肥胖症、長期多量喝酒、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少數則因為長期服藥而引起。某些脂肪肝亦是造成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原因。
六、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相互關係
假若導致慢性肝炎的原因仍然持續存在,或者再加上其他致肝傷害因素的加成破壞,或者罹患者未能遵循保肝之道,則慢性肝炎易導致肝硬化。根據台灣地區的流行病學探討,在肝硬化罹患者的長期追蹤中,發現每年約有百分之七左右的肝硬化罹患者被篩檢出有「肝癌」的跡象。
七、慢性肝炎致死的合併症
假若慢性肝炎在其自然史中病情持續發生惡化現象,則會導致肝臟組織纖維化,進而使得肝臟的解剖生理發生異常,而產生某些致死的合併症。常見的有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腹水以及導致神智障礙的肝昏迷。
八、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迷思
在臨床上,目前尚未找到一種十分令人滿意,而能夠治本的對抗B型肝炎病毒的特效藥。因此,假若發現自己肝功\能異常,也切勿過於驚慌,甚至急於尋找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必須針對肝功\能異常來找出確定的原因,除了必須徹底消除導致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外,不要服用某些不知療效的偏方,否則亦會因而導致肝臟的再次傷害。此外,民間盛傳的某些食物療法,雖然並沒有太大的禁忌,但也不要以訛傳訛,大量食用反而會增加肝臟的負擔。
九、怎樣寶貝你的肝?
「肝炎」是因為肝細胞受到傷害而引起的,因此「保肝之道」不外乎是使得受傷害的肝細胞能降到最少,以及使得其他健康的肝細胞能夠倖免受到傷害。所幸,肝臟的再生能力很強,根據研究得知肝臟功\能存留度然僅存四分之一,就能夠應付人體的生理功\能。
在飲食方面,切勿採取「大補特補」的觀念,尤其在急性肝炎早期、慢性肝炎惡化期,以及有黃疸或腹水的肝硬化失償期,動物性蛋白的攝取一定要嚴格限制;此時,身體熱量的來原則以澱粉類為主。而在肝病恢復期時,則需要適當的補給礦物質及維他命。肝炎罹患者並不一定需要絕對臥床休息,而適量的活動不僅可以增加食慾,亦可建立罹患者康復的信心。在平常生活上,切勿酗酒、抽菸、熬夜;食物的攝取應採取均衡均量的新鮮飲食習慣,醃漬的食物盡量避免,而過量的大魚大肉反而會促使「脂肪肝」的發生。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