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養之道~消化性潰瘍發作的鑑別診斷

分享給好友

在寒冷秋冬季節中,平時就存有消化性潰瘍症狀的病患,在此時一旦又引發上腹部疼痛時,應先排除是否罹患其他常見上腹部疾病如膽結石或狹心症的急症,否則或許會陷自身生命於危險的狀況。

在臨床上,典型消化性潰瘍疼痛一般是位於上腹部(肚臍眼以上部位稱之),而疼痛往往為鈍痛,且疼痛具有節律性,亦即與進食有關;其中「十二指腸潰瘍」往往是在空腹時疼痛,或夜間睡覺時被疼痛驚醒;十二指腸潰瘍在進食後上腹部疼痛或許會緩解下來,但胃潰瘍往往是在飽餐後才引發疼痛。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不論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可以在服用制酸劑、H2受體阻斷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後,疼痛都能迅速緩解下來。此外,最重要的是消化性潰瘍的疼痛發作,往往不會有明顯體溫上昇或白血球計數上升的表徵。膽道病變的疼痛通常呈現絞痛,多位於右上腹,而大多數在攝取大量油脂類食物後才被誘發出來,其疼痛表現為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有時疼痛會放射到右肩胛上部;某些罹患者或許已伴隨著高燒、茶色尿甚至黃疸的表徵。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則可發現膽結石而得以明確診斷。在臨床治療上,「膽絞痛」在給與止痛藥以及抗生素後,疼痛仍無法解除,此時必需要會診一般外科醫師,來決定是否接受「膽囊摘除術」的手術治療了。

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亦可表現出下左胸部疼痛,而易與「狹心症」相混淆。由於消化性潰瘍疼痛是具有週期性及節律性,而能以制酸劑解除症狀,胃內鏡檢查更能明確診斷潰瘍的存在。事實上,狹心症病患本身或許已伴隨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狹心症疼痛發生在胸骨後,亦可放射至左肩胛或左臂,其疼痛呈壓榨、緊縮、脹悶,平均持續為3~5分鐘之間,亦有長達15分鐘者;罹病者在稍加安靜休息後,其疼痛或許亦會自行緩解。在臨床上,狹心症亦可服用硝酸甘油舌下含片來迅速解除症狀。狹心症的誘發因素包括有過度勞累、飽餐後、情緒激動、氣候驟然下降、過度憂鬱甚至在大量吸菸後引發的。狹心症發作時,心電圖或許有心肌缺氧的變化。

再者,某些消化性潰瘍罹患者自認其潰瘍已經癒合,但一旦上腹部疼痛仍然存在,首先就應排除是否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腹部疼痛,而積極接受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心電圖,以明確是否為「膽結石」或「狹心症」的病症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