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不尋常的胸痛—心絞痛的認知

分享給好友

在嚴寒的冬季裡,必然會遭遇到驟然降溫的寒流來襲,其間也時有耳聞猝死的個案,其中百分之四十存有心血管疾病,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的心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塞更佔其中的百分之五十五;因此,民眾對於「冠心病」的認知也就顯得更重要了。

在臨床上,心絞痛主要是由於支配心肌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而導致心肌暫時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基本上,導致心絞痛發作的激發因子包括有過勞或情緒激動、飽食、寒冷或吸菸。罹患個體通常是發生在勞累的當時,其疼痛主要是在心前區或胸骨後,有時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內側、無名指、小指、頸部、咽喉或頜下部,但疼痛邊界不甚明確。心絞痛性質包括有壓迫、胸悶、緊縮感、壓榨的疼痛,甚至伴隨著窒息或瀕死的恐懼感。在典型心絞痛發作過程中,罹患者會不自覺立即停止工作或活動,使疼痛得以緩解。一旦心絞痛症狀出現後,其常會逐漸加重症狀,持續時間在3~5分鐘之間,而大部份疼痛時間大於l分鐘,但不會超過15分鐘;因此,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的胸痛並不是「心絞痛」;此外,心絞痛罹患者在立即休息,或服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其症狀在l~2分內就會緩解甚至消失。

在解剖病理學上,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甚至全然中斷,導致心肌嚴重持久性缺血缺氧,而使得心肌壞死,在臨床上則呈現持續性劇烈胸骨後疼痛的症候群。有為數不少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在發病前數天,曾有過胸部不適、全身乏力、呼吸困難或是心絞痛的病史。

在臨床上,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症狀包括有胸骨中上段或上腹部壓榨性、窒息感、瀕死感的胸痛,同時伴隨冒冷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皮膚濕冷甚至血壓下降休克的症候群。急性心肌梗塞疼痛持續時間可數小時或數天,但舌下含化硝化甘油則無法解除疼痛的症狀。

在臨床上,某些老年人或服用乙型阻斷劑的急性心肌梗塞罹患者反而不呈現胸痛,而一開始即出現「休克」、「心室纖動」甚至「心衰竭」的急症,此時病患常有血壓下降、心悸、胸悶、冒冷汗,甚至伴隨腦血管意外(腦中風)的急症病變。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