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主訴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們所忽略的症狀。輕微的腹痛,如急性胃腸炎(尤其是由食物中毒所引起),或許在經過短暫的腹痛以及腹瀉後,病症就會慢慢緩解;但嚴重的腹痛,則可能由於患者的掉以輕心而延誤醫治,最後導致性命的危險。因此,一旦罹患腹痛,千萬不要隨便自我診斷,而喪失治癒的機會。
某些人認為肚子痛是因為大便解不出來的緣故,因此便會逕自到藥房買一些瀉藥服用。由於瀉藥本身會促進腸管的蠕動及收縮,對存有病變的胃腸道而言,則可能促使其發生破裂的現象,進而導致急性腹膜炎。因此,像急性闌尾炎、急性陽阻塞,以及消化性潰瘍合併穿孔的疾病,服用瀉藥是絕對禁止的。
有些人在發生腹痛時,或許會自行服用所謂的止痛藥(事實上,僅不過是一般鎮痛解熱劑罷了),並暫時使得腹痛的症狀因而緩解,但到醫院讓給醫師診治時,由於腹痛的症狀已被止痛藥掩蓋下來,反而使得醫師無法根據腹痛所發生的時間、位置、性質,來作為確定診斷的參考依據,一旦止痛藥的藥效過後,潛伏的疾病可能已經爆發成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千萬不要為了求得一時的痛苦的紓解,而對於早期腹痛冒然給予止痛藥的治療。
此外,大部分的人認為腹痛就是相關腹部臟器發炎所致的徵兆,於是在早期腹痛發生時,有些人往往立刻先尋求所謂的消炎藥的治療。雖然,對於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腹痛,如急性膽囊或膽道發炎,或許會有某些程度的幫助,但對於其他原因引起腹痛的疾病,如胃潰瘍、腎結石、子宮外孕或急性腸阻塞,不但沒有功效,反而讓患者誤以為消炎藥就是醫治腹痛的萬靈丹,致使病況延誤醫治而造成更多加成的傷害。
因此,對於超過一小時以上的腹痛,罹患者應該要加以小心謹慎的評估,雖然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不外是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消化性潰瘍、膽囊或膽道發炎、急性闌尾炎、腸腫瘤所引起的急性腸阻塞、急性胰臟炎、急性骨盆腔炎,甚至子宮外孕,都會引起腹痛的症狀,但千萬不要在未確定診斷前,自行服用瀉藥、消炎藥、腸道抗痙攣藥、制酸劑,甚至灌腸的治療,因為這些不當的措施,都會使得疾病本身真正的自然病史被掩蓋下來,而使得醫師無法立即給予正確的診斷,反而耽誤了自己的病情。
反之,假若家庭中平常就有熟悉的醫療顧問,亦即家庭醫師,那麼一旦家庭成員中有任何健康上的醫療問題時,就能夠聯絡上家庭醫師,讓他能夠先根據患者的病況主訴,來做一番快速明確的疾病分析。如此,由於在就醫前能夠得到家庭醫師的諮商及建議,也無形中就可以得到安心保證,更不會因為病急亂投醫,而延誤病患的醫治,或者帶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