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高原環境的對策
首先,登山時應緩慢上山,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使身體能有足夠的時間對氧氣及壓力的改變作出最好的適應。
一、對於初次前往高原區的旅遊者而言,最好不要嘗試「直接」搭乘汽車或飛機到高原地,最好由3,000公尺以下處開始攀登上升。在2,500公尺至3,000公尺之間停留二、三晚以便適應周遭環境。在3,000公尺以上的高地,每晚睡眠地點的海拔高度應保持增加不超過500~600公尺。
二、在到達高地二十四小時之內,旅遊者不要過度勞累,也切記避免劇烈的體能活動。每登高1,000公尺,應多停留一晚以為適應。
三、每位高原區旅遊者最好能在體能良好的狀態下,才去從事高原旅遊或登山活動;一旦旅遊者在登山前感到身體不適尤其是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最好能自行延遲旅程,直至病況改善為止。超過3,000公尺後,每天僅可上爬300公尺為宜。
四、高原區旅遊者在行程中,絕對要禁止吸菸喝酒,更應慢慢行走爬行、少洗澡(擦澡即可)、多喝水並避免進食太飽以及使用鎮定安眠藥,因其對神經系統會有抑制作用;倘若需要鎮靜劑來幫助睡眠,則千萬要小心服用及監視,因鎮靜劑本身可能會抑制夜間換氣的自主運動。
五、對於老菸槍、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嚴重貧血、心絞痛、癲癇以及其他慢性或急性疾病罹患者而言,或許應慎防這些疾病突發急性發作而導致生命風險,因此應在成行前諮詢您的家庭醫師或有旅遊醫學特別門診業務的醫院做一次完整的「健康規劃」。
六、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睡眠地點海拔不應每天超過300公尺為宜,同時每連續攀升二至三天後(約在900公尺左右),應預多一晚停在同一高度休息;並秉持「往高處攀登,回低地睡覺」的安全原則,即一天之內可以攀升超過300公尺,但一定要往回低地睡覺。一旦發現高山病症狀時,務必立即停止往上攀登,直至症狀及表徵緩解甚至消失;假若症狀有逐漸惡化之虞,二話不說應立即安排下山的準備以及緊急救援的事宜。
七、每人對高山的適應能力都不一樣,攀登中應前留意隊中每個人是否都能適應,自己千萬也不要刻意隱瞞疑似的「高山症候群」。此外,更應留意自己或隊友是否出現「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肺水腫」甚至「高海拔肺水腫」的症狀,以便及時採取適當的處置及醫治。
八、每天應注意水份的補充,至少每天要喝上四至五公升左右的水份,以保持尿液清澈甚至像水一樣清澈為原則;此外,若個體已感到有口渴現象,即表示其或許已存有輕度脫水表徵,此時更應立即補充水份。
九、在白天時,從事輕鬆的活動比睡眠好,因為睡眠後呼吸功能會減慢反而易衍生高山症甚至加劇其惡化。一旦處於高原地區,旅遊者切勿心情興奮或緊張,應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更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感冒及傷風。
十、個體的熱量攝取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主,而全天所需的熱量的百分之七十應由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食、麵包及餅乾來供應。(如一天的攀登大約需要5000大千卡熱量,其中的百分之七十即3500大千卡,而一公克碳水化合物有四大千卡,即大約需要90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
藥物預防
無可諱言,對於AMS而言,藥物僅限用於急性病症的治療,而在預知有AMS時,仍然延誤即時下山、使用氧氣甚至高壓袋治療的時機,因而導致病情的惡化甚至死亡,則是很不值得的;因此,此時罹患個體應立即採取主要的設施,如禁止罹患者繼續上升、即時下山、氧氣使用甚至高壓氧氣袋之治療15,16。
事實上,藥物主要用在預防及改善較輕度的高山病(如急性高山症 ),以及嚴重高山症的合併症如HAPE及HACE之發作的輔助性治療;其中Acetazolamide(Diamox,一種溫和的利尿劑)可每十二小時服用125~250毫克,從登山前2~3天起,到達較目地的後,再連續服用5天,以使得症狀發生率降至最低,其亦可用於高海拔失眠症,可睡前服用125mg。倘若對sulfa drug 過敏者或是罹患者本身是一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二氧化碳瀦留的病患,亦可考慮服用類固醇如Dexamethasone17,每6小時服用2~4毫克,從登山當天起連續服用,直到到達較高高度後3天,然後5天內逐漸減量,其可單獨或與 Diamox一起併用;一旦HACE發生時,初次劑量增至 8mg,然後每六小時 4mg;由於類固醇在停藥後會有反彈現象,因此必須在停藥十八小時後沒有任何AMS症狀後,才能嘗試再度攀升;事實上,在使用類固醇期間,即使沒有症狀也不要嘗試爬昇,因為類固醇會掩蓋AMS的臨床症狀及表徵。基本上,藥物的服用對輕度AMS可能有些幫助,但也並不可靠,因此只能用於無法立即下降,也無高壓氧氣袋使用時的情況之下18;此外,長效型Nifedipine(一種鈣離子拮抗劑),每天二次每次20-30毫克,以及β類交感神經興奮劑(β-agonist)如Salsbutamal及Salmetrol的吸入治療亦有助於肺高壓的降低並緩和HAPE的症狀19。
表二、露易絲湖(The Lake Louise)急性高山病指數自我評量表
項目 | 分數 |
頭痛 (Headache) | |
沒有頭痛 (none at all) | 0 |
輕微頭痛 (mild headache) | 1 |
中度頭痛 (moderate headache) | 2 |
嚴重頭痛並影響活動 (severe incapacitating headache) | 3 |
胃腸症狀(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 |
食慾良好 (good appetite) | 0 |
食慾不振或噁心 (poor appetite or nausea) | 1 |
中度噁心或嘔吐 (moderate nausea or vomiting) | 2 |
嚴重噁心或嘔吐並影響活動 (severe incapacitating nausea and vomiting) | 3 |
疲倦 / 虛弱 (fatiguer weakness) | |
沒有疲倦或虛弱 (not tired or weak) | 0 |
輕微疲倦或虛弱 (mild fatigue /weakness) | 1 |
中度疲倦或虛弱 (moderate fatigue/weakness) | 2 |
嚴重疲倦或虛弱並影響活動(severe incapacitating fatigue/weakness) | 3 |
頭暈或暈痛(dizziness/lightheadedness) | |
無(none) | 0 |
輕微(mild) | 1 |
中度(moderate) | 2 |
嚴重頭痛並影響活動(severe incapacitating) | 3 |
睡眠困難 (difficulty in sleeping) | |
正常睡眠 (sleep well as usual) | 0 |
比平常差些 (did not sleep as well as) | 1 |
時常睡中醒來,無法安眠 (woke many times, poor night’s sleep) | 2 |
完全無法入眠(could not sleep at all) | 3 |
表三、臨床理學檢查評估
項目 | 分數 |
精神狀態之改變 (change in mental status) | |
正常 (none) | 0 |
嗜眠或疲倦 (lethargy, lassitude) | 1 |
失去方向辨別能力或精神混亂 (disoriented, confused) | 2 |
木僵或半昏迷 (stupor, semiconscious) | 3 |
昏迷(coma) | 4 |
運動失調 (ataxia):(足跟貼腳尖步行測試) (heel to toe walking) | |
無運動失調 (none ) | 0 |
須移動身體以保持平衝 (balancing maneuvers ) | 1 |
偏離路線 (steps off line) | 2 |
跌倒 (falls down) | 3 |
無法獨自站立 (cannot stand) | 4 |
周邊水腫 (peripheral edema) | |
無任何水腫 (none) | 0 |
水腫限於一個部位 (at one location) | 1 |
水腫在兩個或以上多個部位 (at two or more locations) | 2 |